内容摘要:高等教育的本质是高等教育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此后,研究高等教育本质的研究者认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上位概念,因而教育的本质就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提出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说。鉴于此,研究者提出了高等教育本质的动态演变性,呈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高等教育本质:早期的高等教育是一种以高深学问的探究与授受为主要内容的培养高层次优秀职业人员的活动。这种高等教育本质观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高等学校里所进行的高等教育活动,但也有其值得商榷之处:没有将高等教育和教育的概念区分开来。(郭建斌:《中国高等教育本质研究的回顾与反思》,《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年 1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上层建筑;文化;变化;区分;高级人才;运行机制;学问;郭建斌
作者简介: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高等教育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
一是双重属性说,即认为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和生产力的属性。这是我国研究者对高等教育本质较早的认识。自1978年研究者开始研究教育本质起,他们就围绕教育是生产力还是上层建筑,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有研究者采取折中的办法,认为教育既是生产力又是上层建筑,即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此后,研究高等教育本质的研究者认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上位概念,因而教育的本质就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提出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说。
二是高等教育本质的动态性说。有研究者认为高等教育的本质随着高等教育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即本质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的本质也在不断变化。鉴于此,研究者提出了高等教育本质的动态演变性,呈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高等教育本质:早期的高等教育是一种以高深学问的探究与授受为主要内容的培养高层次优秀职业人员的活动;现代高等教育的本质表现在职业性和专业性上;未来高等教育的本质表现在高深性和学术性上。
三是高等教育的文化本质说。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高等教育的文化本质,概括起来就是高等教育是文化的传承、创新、批判、选择的运行机制。高等教育的文化本质观尚未突破教育和文化的关系。
四是高等教育集探知、育人、服务社会等为一体的本质说。这种高等教育本质观的表述如:高等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类通过改变自己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工具;高等教育是一种传递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的教育;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等。这种高等教育本质观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高等学校里所进行的高等教育活动,但也有其值得商榷之处:没有将高等教育和教育的概念区分开来;没有将高等教育的本质和高等教育的概念区分开来;将高等教育归属为社会关系的总和。
(郭建斌:《中国高等教育本质研究的回顾与反思》,《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年1期;凌星傲/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