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将近40年时间,一代代创业者奔赴深圳,在这片试验田中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他们与特区同呼吸,共甘苦,一起展翅腾飞。面对未来,新时代的深圳提出改革开放再出发,努力在新征程勇当尖兵。
关键词:深圳;企业家;骆锦星;王卫;创业者
作者简介:
什么是深圳?是勇气、环境、创新——改革开放的精神从未褪色 三代企业家看深圳
■新华社记者
秦杰 蔡国兆 彭勇 王晓丹
将近40年时间,一代代创业者奔赴深圳,在这片试验田中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他们与特区同呼吸,共甘苦,一起展翅腾飞。
岁月沧桑,时光沉淀出最深的记忆。勇气、环境、创新——三代深圳企业家勾勒着自己眼中的特区。
敢闯敢试改天换地
1979年3月,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年过不惑的骆锦星从惠阳调往深圳,被任命为房管局副局长抓基建。1980年1月,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成立,骆锦星兼任经理。骆锦星人生中的一次“高光时刻”在1987年12月1日。他代表深房以超出底价300多万元的价格竞得深圳水库旁的一个地块。内地土地拍卖的“第一槌”重重地敲下。
第二年,经过修改的法律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转让。不久后,在“第一拍”的土地上,东晓花园建成,买房的人排成了长龙。1993年,深房完成股份制改造,9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今年已83岁的骆锦星早在1997年就从深房总经理的位置上退下。他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段岁月,骆锦星记得,深房有过一面市里颁发的奖旗,上面写着“敢为天下先”。
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工资制度、第一家由企业集团创办的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打破重重禁锢,深圳诞生了近千个“国内第一”。
什么是深圳?骆锦星回答说:勇气!
优化环境释放活力
王卫1993年创立顺丰速运,2002年迁至深圳发展。
深圳吸引王卫的是其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进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10%;创投机构数量是全国的三分之一;PCT 国际专利申请几乎是全国总量的一半。什么是深圳?王卫的回答是:环境。
今年48岁的王卫始终记得因为业务扩张申请机场用地的事。报告递上去后,忽然有一天,公司来了一个市领导带队的调研组。“调研后的场景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带队领导说,没发现企业的成长,服务没有跟上,很抱歉。”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深圳在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方面下足了气力。这些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风气之先的改革举措,为深圳释放出空前的活力。
这些改革都围绕着一个目标:让企业更便利、更有空间。
很多年后,王卫跻身胡润排行榜。在深圳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华为、腾讯、比亚迪……
坚持不懈发力创新
什么是深圳?新一代企业家的回答是:创新。
2008年,26岁的江西小伙王国彬在深圳设立互联网家装对接平台土巴兔;2012年,1984年出生的南方科技大学海归教授贺建奎创立瀚海基因。
2012年,刚刚创立的瀚海基因要研发第三代基因测序仪,遭遇资本的冷遇;而事业初现前景的土巴兔,因创新推出用户满意才收款的“装修保”做法,打破业界老规矩,遭到几乎所有合作家装企业集体抵制。
是深圳对创新的全力支持成就了两位“80后”创业者。在职能部门协调帮助下,一些公司同意继续合作;贺建奎从财政获得了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
2017年,土巴兔已在全国开通256个城市分站,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评选的独角兽企业。同年,瀚海基因宣布打破国外对关键技术的垄断,推出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基因测序仪GenoCare。次年,宣布完成2亿多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今,深圳的发展已由“速度”转向“质量”和“标准”,GDP达2.24万亿元,体量已与香港相当。面对未来,新时代的深圳提出改革开放再出发,努力在新征程勇当尖兵。(据新华社深圳5月22日电)